<acronym id="zyqqr"></acronym>

            <meter id="zyqqr"><input id="zyqqr"></input></meter>
            <object id="zyqqr"></object>

              1. 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  >  深度報道  > 正文

                皮影:光影中的精靈

                作者: 文杰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1-09-03 10:22

                blob.png
                定陶皮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馮克獻在表演皮影
                blob.png
                制作皮影
                blob.png
                影人的制作過程極為復雜
                blob.png
                定陶皮影造型俊俏,做工精良

                □記者 文杰

                皮影戲是我國出現最早的戲曲劇種之一,“一口敘說千古事,雙手對舞百萬兵”,說的就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皮影戲,而定陶皮影則是其中一個重要分支,表演形式受到很多人喜愛。

                定陶皮影是由明代山西移民傳到定陶的古傳皮影戲,長期活躍在山東、河南、安徽、河北等地,至今仍保留著古傳皮影的基本制作工藝、演出形態、表演程式、原始唱本和古老影箱。相對于其他地方皮影近乎說唱藝術而言,定陶皮影則近乎地方戲曲,在山東皮影藝術中可謂獨樹一幟,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錄,2011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。定陶區張灣鎮后馮村的馮克獻就是定陶皮影的第七代傳承人,同時也是市級非遺傳承人。

                定陶皮影具有鮮明地方特色

                定陶皮影又名“隔紙說書”,是山東定陶的一種戲劇藝術形式,皮影藝術的一個重要地方分支。馮氏先人于明朝遷居定陶,約在1821年,馮玉濮、馮玉福受剪紙藝術的啟發創始皮影。

                定陶皮影系用牛皮制作,高一尺有余,造型俊俏,做工精良,鏤刻細致,線條流暢,色彩對比強烈,明快而富于動感,風格質樸粗獷,色澤古拙,充分體現了粗中有細、豪放有致的藝術風格,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。

                說起皮影的雕刻制作工藝,還要從它的起源說起。據定陶皮影第七代傳人馮克獻介紹,馮氏先人善于剪紙作畫,自娛自樂。由于紙張不易保存,就試著在動物皮草上刻畫,照著木偶的形式改進制作工藝,增加了關節,使其靈活性大大加強,并在皮面上鏤刻各種花紋,涂繪色彩,使影人更加清晰、通透、美觀。所刻人物約尺余,有比較細致的分類。

                隨著雕刻工藝的改進,所刻畫人物基本掌握在約尺余大小,人物身體仿佛真人縮小,手臂過膝,造型俊俏,做工精良。一般一幅影箱中至少有五六十種之多,充分表現出人物造型的基本特征。同時在人物刻畫上吸收壁畫、雕塑、畫像石等藝術成分,創作出的一幅幅皮影,讓人看后嘆為觀止。

                定陶皮影音樂兼容戲曲、曲藝、民歌、小調等多種因素,音樂形象豐富,極富表現力,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。定陶皮影多上演歷史演義、民間傳說、愛情故事、神話寓言戲等。不僅如此,藝人們還自己編寫了一些民間故事,則更多地移植一些戲曲故事。

                失傳的制作技藝重新恢復

                隨著皮影制作工藝的成熟、劇目的豐富,定陶皮影逐漸在鄉村間流動演出。但此時的演出形式比較簡單,僅三五人操縱和演唱,沒有專門的樂隊,活動范圍也僅限于周邊地區。20世紀三十年代,定陶皮影的制作表演形式固定下來,第三代傳人馮瑞榮,把祖輩傳下來的操縱方法總結成藝訣,對皮影藝術進行了豐富和發展。演出范圍擴大到山東、河南、安徽、河北交界的廣大地區,成為深受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。

                定陶皮影除有專人操縱外,還有專門的演唱和伴奏人員,演出時少則六七人,多則一二十人,上演劇目三四十出,并有連臺本戲,可連續演出月余,常演劇目有《封神演義》《西游記》《楊家將》等。語言通俗易懂,故事曲折生動,具有濃郁的鄉土文化特性。

                馮克獻從15歲就開始跟著家人表演皮影。據他介紹,皮影傳承人表演所用的道具都是祖輩傳下來的,但隨著歲月的侵蝕,道具大多老化損壞,很多已不能再繼續使用,馮克獻便找到第六代傳人——堂叔馮守坤,了解皮影的雕刻和制作工藝。他把老道具拆下來細細研究,并試著自己雕刻制作,卻總不得技巧。為此,他走訪過很多老藝人,曾經專門到河北石家莊、陜西渭南、山東泰安等地拜師,學習雕刻制作手法,并進行融會貫通。幾年間,馮克獻通過摸索、磨合,終于掌握和恢復了這門技藝。

                影人的雕刻制作與剪紙作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但實際制作過程極為復雜。先要繪制標本,并敷在牛皮上進行裁剪,牛皮要選擇老牛皮,這樣做出來的影人才會結實耐用,然后再雕刻成型,慢慢打磨,最后上彩。上彩是非常重要的環節,講究頗深,要搭配著調好的牛皮膠上彩漆,晾干后還要上一遍清漆。最后,把影人的各個部位用鉚釘進行組裝,再把提前制作好的影桿安裝上去,影人才算完成。

                古老藝術煥發活力

               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,受現代影視媒體等新科技和流行娛樂形式的沖擊,皮影演出市場逐年萎縮,定陶皮影的傳承和發展也處于瀕危境地。原有的1000多套皮影,僅剩下250余套,大多數皮影已褪色破舊。由于傳承復雜,收入低,年輕人大都不愿從事皮影表演,植根于這片文化土壤上的皮影藝術逐漸枝疏根稀,舉步維艱,處于消逝的邊緣。

                定陶皮影的產生發展、興盛衰微,脈絡清晰、資料豐富,在山東皮影中具有獨創性,是研究山東皮影的活標本,同時還具有社會學、民俗學、語言學等多種價值。2008年6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錄,2011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。

                為了使定陶皮影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,定陶區進一步明確皮影戲保護的工作目標和措施,并撥付專項資金,為傳承人和傳承基地提供更好的生存環境。組織老藝人對定陶皮影戲傳統劇目進行排練、錄音、錄像工作,并對所有唱詞、曲譜進行整理、記錄、備案。成立了定陶皮影傳習所,組建了新的皮影戲團,添置了音響、服裝及各類道具,組織藝人走進省市大劇院參加各類文藝演出。

                馮克獻平時經常參加演出,為了不使先人傳下來的老手藝出現斷層和遺失,馮克獻已經開始傳授兩個女兒雕刻與制作工藝,甚至家里的孫子、孫女、外孫、外孫女也在跟著學習。不僅如此,馮克獻還和一些學校聯系,下一步準備把非遺帶進課堂,讓孩子們在了解傳統藝術的同時,能夠學習皮影背后的雕刻與制作工藝。

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:
                分享到:
                中共菏澤市委網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|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:魯新聞辦[2004]20號 |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:37120180017
                網站備案號:魯ICP備09012531號 | 魯公網安備 37172902372011號
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國菏澤網
                一级A爱做片免费观看国产,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,欧美亚洲国产一区,无码的黄A在线观看,亚洲性生活免大片